汽车标识是品牌精神的视觉凝练,“马”元素常被赋予速度、力量、传承等深层寓意。从驰骋赛道的超跑图腾,到深耕家用市场的亲民符号,这些以“马”为核心标识的汽车品牌,背后藏着跨越百年的工业故事与文化基因。本文聚焦主流“马元素”车标,拆解设计渊源与品牌特质。
法拉利的“跃马”标识,是汽车工业史最具辨识度的符号之一。追溯起源,需回到20世纪初:一战飞行员弗朗西斯科·巴拉卡(Francesco Baracca)将“跃马”绘于战机,象征空中制胜的勇气。1923年,恩佐·法拉利(Enzo Ferrari)在母亲建议下,将这一符号融入品牌——红色底色致敬意大利国旗,跃起的骏马则承载对速度极限的执着。
从TIPO 125赛车到如今的LaFerrari、SF90 Stradale,跃马始终是赛道统治力的代名词。每一台法拉利车型,都延续着“马”所代表的竞技热血:F1赛场的16次车队总冠军、纽北圈速的突破,让“跃马”成为超跑精神的图腾,更将意大利机械美学推向全球。
保时捷盾牌标识中央的“骏马”,藏着品牌与发源地的羁绊。斯图加特(Stuttgart)在德语中意为“种马之地”,中世纪起便是欧洲赛马产业核心,城市徽章自然融入骏马元素。1952年,保时捷将斯图加特市徽、符腾堡州徽(鹿角)等符号整合,打造出经典盾牌标——骏马既是地域文化的烙印,也暗合品牌“以运动基因定义豪华”的理念。
从初代356到电动化时代的Taycan,保时捷的“马”从未脱离“实用与性能平衡”的主线:911系列历经60余年迭代,依旧保留后置引擎布局;Cayenne开创豪华运动SUV品类,让“骏马”从赛道走入生活。这匹斯图加特之马,用技术革新证明“豪华≠妥协性能”。
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年轻化品牌,宝骏的“马头”标识精准锚定家用市场。设计团队以“简约、亲和”为核心,将马头轮廓提炼为现代感线条:上扬的鬃毛象征进取,流畅的面部曲线传递可靠感,银蓝配色适配数字化审美。这一符号背后,是品牌“为中国家庭造好车”的初心。
从“国民神车”730到跨界旅行车Valli、智能SUV RS-5,宝骏用“马”元素链接用户情感:低门槛定价、大空间设计、智能车机升级,让“马头标”成为三四线家庭“品质出行”的代名词。在新能源赛道,宝骏KiWi EV等车型更以个性设计,让“马”的活力渗透至都市代步场景。
英国摩根汽车(Morgan Motor Company)的标识,是手工造车时代的活化石。创立于1909年的摩根,坚持“木质框架+手工装配”工艺,标识中的骏马既呼应英伦马术文化的优雅,也隐喻品牌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匠人精神。在碳纤维车身普及的今天,摩根Plus 4、3 Wheeler等车型仍以复古外观+V6/V8引擎,续写“马与机械”的浪漫。
这匹“绅士马”服务的是小众圈层:全球年产能不足1000台,车主多为经典车收藏家与机械偏执狂。从圆石滩车展到古德伍德速度节,摩根的骏马标识始终与蒸汽朋克风、手工皮革内饰绑定,成为“工业复古美学”的标杆。
从赛道图腾到国民符号,“马”元素在车标中的演变,折射着汽车产业的分化与融合:法拉利的“跃马”定义速度信仰,保时捷的“骏马”平衡豪华与性能,宝骏的“马头”锚定家用刚需,摩根的“绅士马”守护手工情怀。这些品牌以“马”为钥,打开了不同圈层的出行想象——下次看到马形车标,你是否能秒辨背后的品牌故事?